1、政策性助力不断强化
政策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,从我国农村垃圾处理相关政策角度看,其政策主要集中在对农村垃圾的分类、转运、处理和利用进行方向性的引导。
2015年发布《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指导意见》,提出了“村收集、镇转运、县处理”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,为农村垃圾处理提出了创新、有效的发展模式。
2017年2月,相关部门发布《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“十三五”规划》,进一步明确了“十三五”时期我国农村垃圾处理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,农村垃圾处理一系列政策的提出,为现代化农村的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。
2、资金性扶持全面推进
据城乡建设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显示,随着我国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发展,农村环境领域公用设施的投资规模不断提升。2012-2017年我国建制镇环境卫生投资规模由92.90亿元上升至179.4亿元,较2016年同比增加10.33%,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.07%。在农村环境设施渗透率不足的影响下,乡村环境卫生投资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低于建制镇,为8.16%。
现阶段,国家在全面推进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,也开始关注农村的现代化建设。农村垃圾处理是新型农村建设应重点关注的治理点,因此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,鼓励农村对生产及生活垃圾的处理,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,对农村垃圾处理的投资额也显著增加。在国家政策支持,投资促进及农村居民环保意识增强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,现阶段农村垃圾的处理量显著增强。
文章来源:中国环保在线